潘公凯:观笔墨神韵,入超然之境
【知美术馆·艺术家深度档案】系列旨在梳理知美术馆展出中的参展艺术家完整详实的创作发展历程,详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图文相佐,为观者提供深入理解展品、艺术家及其作品全貌风格的多样入口。
潘公凯,1947年生于浙江宁海,196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78于浙江美院国画系进修。他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91年10月被评为“有特殊贡献知识分子”,1992年5月至1994年1月曾赴美国伯克利大学研访,1993年获旧金山美术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仲夏之梦》,潘公凯,2005
水墨纸本,180 × 617 cm
宁波美术馆藏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价潘公凯的作品道:“在水墨画艺术意境上,公凯先生追求的是写意与现代的叠合,此中‘叠合’也是形与意的叠合、理与度的叠合...正是因为他对中国画的品、质、格有着理性的辨识,他的作品总是表现出清晰的法度和典雅的风范。”
潘公凯的作品画面极具张力,呈现出一种浑厚的气势。对情、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充分发挥出水墨所特有的抽象美,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作品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潘公凯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发展的眼光和国际化的视野思考,充分发挥中国水墨艺术的特点,挖掘其多样化发展的可能性。 既保留传统笔墨书写的“随意挥洒既成形”的情趣和境界,又寻求独特的现代审美情趣和艺术张力。
01
走向艺术创作之旅
我父亲并没有教过我画画,但是在传统文化方面对我是有引导的,比如希望我读唐诗宋词、练书法,他会帮我找一些字帖之类的,向我建议,我自己下功夫。
潘公凯与父亲潘天寿,1961年摄于杭州灵隐寺,图源网络
《灵岩涧一角》,潘天寿,1955
水墨设色纸本,116.7 × 119.7 cm
中国美术馆藏
潘公凯的父亲是著名画家潘天寿,但他却未承其父。而是在父亲的引导下,从小从多方面学习传统文化,潜心钻研。他被人所熟知的作品,多是理论著作和绘画作品,而他也擅长书法,将个人才情和学养融至笔尖,通过笔墨书写而呈现。
我个人是非常珍视中国画笔墨的,因为笔墨训练出了中国精英极为精细敏锐的视觉审美鉴赏力,这种独特的审美鉴赏力的精微程度是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出特有的魅力和精神。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注重写意超过写实,注重传达出作者主观的情志和表现事物的神态。 1980年代末,潘公凯就提出“绿色绘画”的概念,强调回归自然。此时他的创作重心便放在了自然题材上,注重人与自我、自然、社会的关系,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
《硕果图》,潘公凯,2006
水墨设色纸本,136 × 136 cm
宁波美术馆藏
本次知美术馆“幻·季”展出的作品是潘公凯2000年创作的《秋酣图》。画面中的芭蕉和菊花同为中国画常见的题材,常被用来表达闲适的心境。潘公凯在画风上继承了吴昌硕、朱耷、潘天寿等前辈的技法,熔东西方为一炉。他以大写意绘出物体的神态,线条潇洒自如,苍劲有力,以精炼的笔法描绘出一幅拙朴天真的画面。
以“荷”为美
挥洒自如的大写意风格
每个画家喜欢画什么都有一点小小的理由,其实这些理由都不重要。我比较喜欢荷花,我是杭州人,西湖里边荷花特别多,荷花秋天很好,秋天的荷花是咖啡色的,特别好看。
荷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尤为偏爱的一个主题。潘公凯生于浙江,又长期生活在杭州,对于杭州存在着特殊的情感,西湖的荷则成为了潘公凯常用的创作题材。
水墨纸本,97 × 60 cm
宁波美术馆藏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简洁的画面呈现,以精炼形式营造意境。自然景物的荷作为创作主体,它的花、叶、茎以及所处环境,给予创作者广阔的表现空间,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发挥水墨艺术语言的特点。潘公凯用大笔大墨进行造势,重视把控细节,对墨色浓淡及画面布局都极为讲究,呈现磅礴气势的同时,也具有精妙的笔墨情趣。
水墨纸本,97 × 60 cm
宁波美术馆藏
《寒秋》,潘公凯,2006
水墨纸本,97 × 60 cm
宁波美术馆藏
跨界对话
关于水墨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水墨是非科技的,第二,是高度的手艺性。这种差异性和镜像存在,也是中国绘画在未来仍然具有巨大价值的地方。
潘公凯在1980年代末对中国画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除“绿色绘画”的概念外,还提出“互补并存,双向深入”的主张。在苏州博物馆举办的“会通之界:潘公凯作品展”,潘公凯把这个展览定位为综合性的探索。展厅外围两侧分别展出《寻找真实》和《融》两件观念艺术作品。影像装置作品《寻找真实》是由潘公凯与柯利夫·罗斯(Clifford Ross)共同完成,柯利夫·罗斯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用高像素仪器扫描,将作品进行放大处理,以微观视角去呈现潘公凯的一件小水墨作品,提供一种新角度,进一步感知水墨的质感和纹路。
《寻求真实》局部影像
潘公凯是一个身份多元的艺术家,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领域皆功成名遂。他以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纯熟的绘画技巧,贯穿古今、中西的视野高度,采取既“继承”又“发展”的态度,在不断探索之下实现中国传统大写意水墨艺术的现代化转型。以独到的审美,丰富的表现手法,对水墨艺术进行诠释与再创造,继承了弘扬当代中国画的使命,也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考。
重要个展
“有界无界——潘公凯艺术作品展”,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浙江,2021
“会通之界——潘公凯作品展”,苏州博物馆,江苏,2017
“坐忘之舟——潘公凯装置作品展”,龙美术馆,上海,2017
“笔墨·求索——潘公凯水墨艺术展”,中华艺术宫,上海,2016
“道行之而成——潘公凯作品展”,美仑美术馆,湖南,2015
“静水深流——潘公凯水墨艺术展”,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浙江,2014
“潘公凯——弥散与生成”,今日美术馆,北京,2013
重要群展
“幻·季”,知美术馆,成都,2023
“云筑·云间”,云间美术馆,上海,2018
“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关山月美术馆,广东,2016
“气韵非师 LEARN FROM MASTERS——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威尼斯本博宫,2015
“破门而出:师传与模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4
“释放未来——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798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4
“水墨原形展”,天津美术馆,天津,2012
“弥漫·北京”,798悦·美术馆,北京,2011
编辑|张雪薇
审核|王从卉、Kasey